南平热线
您的位置: 南平热线首页 >> 教育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姐姐又当模范生了,爸爸妈妈高兴地买了个蛋糕为她庆祝,妹妹站在一旁。妈妈不经意地说:“看看你姐姐,多跟她学学,一天天就知道个玩。”小女孩的心在滴血:“我永远不会比姐姐好,我永远得不到妈妈全部的爱。”

一个小男孩跟小朋友打架,红着眼回家,妈妈听了一句话安慰话没有,还狠狠地说:“男孩子哭什么哭?有本事打架,没本事打赢,还有脸哭。”男孩耷拉着脸回到了房间,下了一个决心:“我永远不要再感受到脆弱,我再也不要流泪!”

受冷落的妹妹和受伤的小男孩,他们内心都有最渴望的需求,那就是重要感和归属感,他们需要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归属到自己的家庭中。但妈妈的言语在无形中充满了挖苦和贬抑,让孩子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决定性信念,这是做妈妈最不想看到的。

但很多妈妈在生活中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会喋喋不休,又急又吼,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而不自知,如何能管住自己的“嘴”,成为一名有效能的妈妈?日本著名的育儿专家山崎房一在《不急不吼做妈妈》一书中给出了答案:教育就是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动力,满足孩子的重要感和归属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停止喋喋不休。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一、选择做妈妈,是人生的一场修炼,寻找喋喋不休的根源

很多时候,做妈妈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

很多妈妈说自己当了妈最大的变化是更唠叨了。每天都要提醒孩子十遍八遍的:“饭吃了吗?刷牙洗脸了吗?作业写了吗?文具收好了吗?”弄得孩子都烦了,说我是“喋喋不休”。

其实妈妈们也不愿意喋喋不休,也想做有效能的父母,要想停止喋喋不休,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喋喋不休病。

作者说:喋喋不休病并不是由于没耐性或攻击性的性格造成的,而一般是妈妈把“没有满足自己欲望”的不快发泄到被认定是妈妈“分身”的孩子身上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

妈妈对于自己的不满和对于孩子的不满发生了共鸣,共鸣后的不满几乎失去了分寸,猛烈粗暴地吹向了孩子,如何发泄在妈妈自己身上一样。

1.从“都是因为你”到“看见我自己”

喋喋不休的背后是我们常犯的一种思维习惯——都是因为你,遇到问题找怪罪对象,自己的孩子即自己的“分身”成了怒火唯一的发泄口,看孩子问题一大堆,而自己的问题全都是盲点。

  • 都是因为你上课老说话,老师来找我。别人家的孩子都不这样,都是你不乖。

  • 都是因为你的出生,我把那么好的工作辞了。

  • 都是因为你,我每天这么忙,没有自己的时间。

于是我们拼了命地纠正孩子,而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更容易把郁结于心的怒火化成一股喋喋不休,然后发泄到孩子身上。

如果当我们把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看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就会有所改变。

  • 我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想法

  • 我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

  • 我都做了一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法

大人特别擅长找借口,选择权其实就在我们手里,修炼从改变思维定式开始。我们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变成一个敢说敢做的好人,对待别人时要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把真实的自己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全面地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妈妈对自己的不满就会减少大半,向自己发泄的怒少了,对孩子的喋喋不休也会相应减少。

很多妈妈都说,看见自己是多么的难。是啊,如果不做妈妈,也许我们就没有机会真正了解自己呢。如果永远把重心放在抱怨别人身上,那一定做不了好妈妈。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2.从“用脑思考”到“用心感知”

用脑思考往往是对外在的分析与评判,我们会不自觉地评判一件事情的“对与错”、一个人的“好与坏”,从而用“我应该......”来解决。

  • 怎么考了97分,那3分是怎么回事?你应该想一下。

  • 这道题不是昨天做对了吗?怎么还错?你应该好好反思。

这样的话,作为孩子都不陌生,妈妈没有用心去感知孩子的内心,只是用脑来进行评判,出口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没有解决本质问题。

用心感知是向内洞察,看到事情本来的面目,不评判;去感知对方的内心,不给他贴标签;是用心体会对方的需要,找出解决办法。

  • 如果我考了97分,我会是什么感受?

  • 如果我昨天做对了这道题,今天又不会做,会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妈妈们都不选择用脑思考,而是用心来感知,孩子耳边会少很多唠叨,多很多鼓励,因为妈妈的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经由自己内心智慧指引出来的。

3.从“上帝之手”到“割舍母性”

母性是一种养育婴儿的本能。孩子尚在襁褓时,神圣的母性能发挥其堪称“上帝之手”的积极作用,但一旦到了孩子慢慢懂事渴望自立的时候,过度的母性就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厌烦。

这时候,现实明明要求母性功成身退,要求妈妈们用更为人性化、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而一些妈妈继续用母性本能的方式去看待孩子,就会导致她们无法客观掌握孩子真实的情况和人格,而只能为孩子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不切实际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鸿沟喋喋不休。

妈妈的不放权,身边人也没机会做,自然也就做不好,这让妈妈更不放心,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妈妈们事事亲力亲为,带来的问题就是过度透支自己;透支自己的结果就是无法控制情绪,喋喋不休就来了。

妈妈最需要的就是割舍母性,承认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二、喋喋不休看似“润物细无声”,实则“影响孩子命运”

1.表扬提升人格,唠叨泯灭个性

  • “我家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 ”为什么会养出这样的性格!“

这些话我们都不陌生,一些妈妈常常不自觉地对自家孩子进行人格攻击,当妈妈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她们的态度、语气、内容,都传递着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是构成人格的重要元素。

作者在书中提到,人格由五个方面组成:父性、母性、童心、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中童心又分为自由之心、顺从之心。


这五个方面的人格要素,分为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人只有同时具备以上5大人格中好的一面,才算拥有了理想的人格。即具备判断善恶的能力、富有爱心、温柔开朗、积极向上、顺从纯朴、对人信任、容人有度,再加上善于处世。


相反,如果我们齐聚了5大人格元素中坏的一面,那么这个人会成为被唾弃的典型。即好强加于人、爱管闲事、任性自私、满腹牢骚、总是反抗、对人冷淡、计较得失。

那能调动孩子五大人格中好的一面,还是孩子人格中坏的一面,这就要看承担孩子教育责任的妈妈的“责备方式”。

如果妈妈经常喋喋不休时,总是容易用类似“你犯了......错,你是错的!,所以妈妈有理由责备你”的口吻来否定孩子,容易引导孩子调动人格中坏的一面。相反,妈妈如果采用“你有哪些优点,所以这样做会更好”的信任方式表达,更容易调动孩子人格中好的一面,帮助孩子赢得信任感、过上幸福人生。

千万别小看喋喋不休,妈妈的语言铸就孩子的好坏,甚至影响孩子的人格,因此停止喋喋不休,才能培养出优秀、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表扬孩子

2.唠叨让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促使孩子形成偏差行为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孩子偏差行为形成的过程

每个来到地球的孩子,其实都有两个最基本的需求:重要感和归属感。他们需要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归属于家庭中,作为家庭教育很关键的角色,妈妈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满足这两个基本需求。

上图是一个孩子偏差行为形成的过程,首先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孩子会很受伤,进而感到气馁、沮丧,之后偏差行为就开始了——争取注意、权利斗争、报复、放弃......

回到文章开头打架受伤回家的小男孩,此时他最需要的是妈妈对他的关心,让他感到安全感和自己的重要性,但妈妈的唠叨让他雪上加霜,他很沮丧,回到房间就产生了以后不要流泪,不要暴露自己脆弱这样的偏差行为。

在张德芬老师《活出全新的自己》书中说:“我们成年后遭遇的种种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源自孩提时代这些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信念,它们会造成孩子的偏差行为,而偏差行为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疏导,就会伴随孩子长大,成为一生行为的主要模式,也就成了我们的命运。”

表面上看,似乎唠叨不如辱骂那么具有杀伤力,实则如同毒瘤一般,根植于心,毒性慢慢侵蚀身心,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命运。所以请停止喋喋不休,还孩子一片净土。

三、6招停止喋喋不休,让爱流动,做好孩子的副驾驶

选择、接纳、连接、改变、尊重、放手,是每一个妈妈都要经历的过程,重视孩子的选择,接纳孩子本来的面目,让家庭的连接永远不断,改变从自己做起,尊重孩子,静待花开,最后是带着爱放手,当我们做到了,我们都会成为一名智慧的妈妈,让孩子感到温暖和安心。

1.重视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自己绘制的人生草图

过年的时候,我问三岁的小侄女,你长大想上什么大学?想当什么呀?她兴致勃勃地说要上清华,要当厨师,做各种美食,说着然后就在沙发上两只小手拿着“工具”给我做披萨,牛肉饼,蛋炒饭......有模有样,一本正经的干劲,让我看到了梦想带给一个孩子的积极行动。

每一个小孩在最初都有自己的梦想,不论孩子的梦想多么幼稚,怀揣梦想本身就有其内在意义,当那个梦想最终成长为“目标”时,孩子的意志和行动就激发了。

但随着年龄增长,父母的过度干涉,或者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打碎了孩子熊熊燃烧的梦想之火。

  • “别说这个了,社会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 “如果不好好学习,别说船长了,连个水手也当不了!“

  • “总之不管做什么,要先把学习搞好,如果不是出自名牌大学,就无法独当一面。“

我们曾经如此渴望自己能做选择,但一旦做了妈妈,我们恨不得替孩子做所有的选择。对于孩子的梦想,一些大人就是这样反应冷淡。

专栏作家黄佟佟说:“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自带着粮草和地图”。

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自己绘制的人生草图,不去怀疑、喋喋不休地责怪孩子,而是从“我如何搞定他”的思维中走出来,变成“我如何帮助他”,挖掘孩子的良好素质,让孩子在不断摸索中朝着目标稳步前进,那才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教育方式。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2.要接纳现实,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是最爱孩子的人,但最不接纳孩子的还是父母。一旦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也就进入了一个社会评价体系,父母开始不自觉地拿孩子和周围孩子进行比较。经常听家长抱怨孩子不努力,学习不好,离谁谁谁差远了。

一味地比较,如同黑云压顶,让我们无法看清生活,只会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让人找不到自己的起跑线,也就无从改善。

只有接纳现实,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起跑线。也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就是不愿意跑,没有动力,非得推着。

那么什么是孩子的动力,一定不是他们被指出无数遍的缺点和弱点,接纳孩子就是从寻找闪光点起步,需要父母基于对孩子的全面观察,是完全基于孩子本身,不是和其他人的比较。

你可以观察:

  •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专注?
  • 讨论什么能让他眼里冒出火花?
  • 做什么样的事情能给他带来成就感?

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对孩子的赞美和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而应该是运用科学的、适用的方法,使孩子切实受到深入人心的鼓舞。”

看见孩子的表现,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如果总是批评,那么他会变得无精打采、胆怯、畏缩不前。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3.在冲突中建立连接,学会倾听,让爱流动

龙应台说:“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处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生活中,妈妈们经常和孩子会进入冲突时刻,我们拼命地向对方喊话,实际上谁也听不进去对方的话,无意中还会在对方伤口上撒盐。比如,孩子刚买的心爱玩具摔坏了,大哭,家长开始唠叨:

  • “不就一个玩具吗,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 “一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 “我刚才就提醒你小心,看看,果然摔坏了吧!“

很多话,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问题没有解决,还给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其实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倾听,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对方感同身受的时候也是连接发生的时候。

那么如何倾听对方呢?

1)倾听第一步:事件——发生了什么?

我们要放下一切预设和成见,把你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充满好奇心地了解发生的一切,比如:抱抱他,拉着他的手,和他在一个高度。很多时候,当一个人把事情说出来时,他的情绪就好了。

2)倾听第二步:情绪——他的情绪是什么?

比如孩子说“我再也不想弹钢琴了”,我们会接着说“弹琴是你自己选的,怎么能随便放弃!”其实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听他的情绪。可能是今天的曲子太难,孩子不会了,可能老师太严厉,孩子害怕了。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识别情绪,构建孩子的抗压能力,慢慢孩子就有觉察自己情绪的能力。

3)倾听第三步:影响——影响是什么?

理解一件事对孩子的影响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或者我们可以问孩子:“能告诉妈妈怎么了吗?”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对孩子来说也许就是“灭顶之痛”。

事件+情绪+影响整合起来去表达会更好,“你心爱的玩具摔坏了,一定很难过,今天就不能和你的好朋友玩玩具了。”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理解和关爱,他的情绪会在认同后彻底释放。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4.承认真实的自己,做自信的妈妈

丹尼尔•拉波特在《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中说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首先要做真实的自己,虽然坦诚真实的一面,会让人感觉不堪,可能还少不了痛苦,但如果你想使自己的一生充实、有价值,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做真实的自己。追寻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最有效法则。

很多妈妈,他们看似坚强而阳光,但提到童年的经历,经常是泪流满面,父母的责骂、偏心、忽视,造成了人们很长时间挥之不去的痛。

比如受不了孩子哭,其实是因为自己,和孩子无关,也许在你内心有一个小小孩曾经因为哭被训斥,那个小小孩长大了,但曾经被你压抑的感受仍然躲在那里,经常出来作怪在自己的“分身”孩子身上。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和你一样,请善待自己的感受,勇敢地面对过去,勇敢地说出鼓励自己的话,做真实的自己,我们只有先爱自己,才有力量去爱别人。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5.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把孩子当做大人来看待

孩子总是强烈渴望自己能被当大人对待。

不把孩子当大人,孩子就永远成不了大人。

书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秋子的一大心病,就起她的大儿子克己总是长不大,让人不放心。克己爱哭鼻子,不够稳重,比起其他同龄孩子显得特别幼稚。

有一次,秋子在家附近被一辆摩托车撞到扭伤了脚,需要卧床休养一周。当时,她的情况就连上厕所都要借用大儿子的肩膀。那段时间正好碰上她丈夫年底结算天天加班。她不禁仰天长叹:“这下家中可要乱成一团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担心和悲观预测被完全颠覆了。那个一直让她觉得靠不住的大儿子不仅晚餐做了咖喱饭,还妥妥贴贴地把小妹妹哄上床睡觉,甚至还备下了晚归爸爸的啤酒和下酒菜。

是什么让他代替妈妈挑起家庭重担,成为一个可以依靠的少年呢?答案显而易见。正是妈妈受伤这个意外给他提供了一个成人席位。他把自己当成了妈妈的替补,努力地成了一个大人。

经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早早地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人,他才逐渐赋予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长成了一个大人。

承认孩子是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表达你的敬意,倾听他的烦恼,并且尝试用对等的立场与孩子探讨人生,就能在教育方面获得巨大的成功,远比责骂孩子一百次更管用。

6.不做雪上加霜的父母,宽恕能使孩子改过自新

看过《悲惨世界》的读者,一定都知道冉·阿让偷主教银餐具时,被警察抓住,主教却在当下宽恕了冉·阿让,他选择重新做人,改过自新的故事。

主教是这样对抓住冉·阿让的警察说的。

“这套银餐具是我送给他的,而且我还把银烛台一并送给了他,可是他却忘记带走了。“

如果当时主教辱骂冉·阿让:“好你个小偷,你就是这样回报我对你的恩情吗?”

我想冉·阿让一定会继续自暴自弃,那还会改过自新?正是因为主教对他的既往不咎,才让他有了重新做人的勇气。

现实中,有些妈妈并不太重视“宽恕”的重要性,有时会紧紧抓住孩子过去的错误不放,还把它们如同铁证般地高举过头大声叱责。

  • “那时你是怎么说的?那就是说你在撒谎?“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你怎么这么不长脑子!“

这么条理清晰地逼问孩子,只会让孩子无处可逃,信心全无,对自己失望。对孩子而言,与其被人揪住小辫子,还不如选择撒谎。

撒谎的的确是孩子本人,可是妈妈必须意识到,真正让孩子撒谎的却可能是妈妈穷追猛打的那份深深的执念。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宽恕自己的孩子。对于过去的错误,既往不咎,让孩子顺着自己的上进心重新来过,恢复到真实的自己。

从狂躁“吼妈”到智慧辣妈的距离,就是请停止你的喋喋不休

四、总结

父母和孩子之间绝不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拥有骄傲和尊严的人类之间一对一的灵魂碰撞。人总是容易忘记这点,才会使父母和孩子陷入不幸。

养育孩子是一种爱的关系,那才是根本。

知名育儿博主、教育专家王人平说:“我们不可能用吼叫的方式教会孩子文明表达,用不尊重孩子的方式教会孩子尊重他人。期待孩子以什么方式和态度对待我们、对待这个世界,我们就先以这种方式和态度去对待孩子。”


推荐阅读:山东品牌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XML地图 网站地图TXT 版权声明